作品集(portfolio)是申请建筑学位***重要的一环。其实很多建筑的学系对GRE不是很看重,但作品集是占录取考量几乎三分之一(据Berkeley的环境设计学院副院长 Prof. Mike Martin所讲)。所以作品集的优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否录取,为大家介绍一下建筑学作品集的准备要点。
1作品少而精一般作品集要有大概五个设计项目,太多会令人看了都记不了,太少了会不够有力的反映你的能力。每个项目都应该反映你的设计意念(concept)。美国建筑学校很注重意念。所以如果你在设计是没有具体的意念,在制做作品集的时候一定要作一些出来。意念要鲜明,有个性,贯穿整个设计。
例如,有一个设计,*有一个主意念,在项目开始时简单阐述。然后在后来几页中的简短解释中再相互对应,以求突出主要意念。意念*要具体些。例如单说要保持原城市风格,就会是太广。要具体说为什么要保持,保持什么等等。解说一般不宜太长。五六句左右就够了。可以每页有一两个不同的解说,点出重点。如果可以,*可以设计项目之中可以对应。例如你的设计意念是要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项目中可以相互照应,但不要太过雷同。目的是作品集要要鲜明的设计意念主线,然后每个设计项目都相互照应这个设计意念,但又各自有侧重点。
2展现个人多方能力作品集*有各类的材料可以反映你个方面的认识。例如应该尽可能包括徒手速写(sketch),意念草图(conceptual drawings),平面图,透视图,电脑模拟,人工/电脑渲染,结构细图(construction details)等。不需要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全部这些,但*一本作品集中有齐这些,反映你各方面都有认识和均衡。
3了解学校流派如果可能,*可以按照你申请的每一间学校相对改改你的作品集,以适应各学校的流派。其实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设计流派,但他们不会在招生时说要这样的设计流派,所以你要自己去发掘。*的方法是去各间要报学校的建筑系的网页看看。一般都有学生作品,看看登出来的学生作品,趋向那个设计流派,然后在设计你的作品集时就相对那个流派的特点来设计。还有,每间学校建筑系的网页本身的设计也可以反映其设计流派。再者,看看它们的课程安排(curriculum),知道他们注重什么。反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例如,哥仑比亚大学是*近几年努力想在电脑设计上做龙头,你去他们建筑系的网页看就很明显。网页本身的设计就反映了他们的设计流派,再看他们的学生作品,电脑的使用很明显地强调。所以在准备哥大的作品集的时候就适当地包括多一些电脑模拟和渲染,也适当谈谈你建筑和电脑设计等关系,那就很容易抓到评审者的注意力。说真的,评审者可能每本作品集只花上5到10分钟来看,要在这5到10分钟内脱颖而出就要迎合他们的口味。这不等于你要从头设计过你的所有项目,只要在做作品集的时候适当注意取舍就可以了。
4作品集与personal statement对应如果可以的话,*作品集的设计主线可以考虑带进personal statement中,两者相互对应。例如,你的作品集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设计项目都由不同方面反映你的理念,那应该在personal statement中再次概括阐述其重要性,使到你的整个申请都相互对应,加强影响。美国建筑学校*注重的是你的意念,所以一定要突出你的意念。
5广泛征求意见Berkeley很多教授要看了学生的作品集后才决定会不会为这位学生写推荐信。
原因有二:一、他们要肯定这个学生值得推荐,不要他们这边赞这个学生,另一边这学生的作品就烂得一塌糊涂,这只会坏了教授们在自己同行中的公信力;二者,教授们要看学生作品集的重点,所以在写推荐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加强此学生的申请。
例如,如果你的整个申请都是以城市可持续再发展为理念,那教授的推荐就相对会说你在这方面的理解,造诣等。所以应按多征求其他人的意见,特别是写推荐的教授的意见。并建议他们在写推荐时可以相对考虑对应你的作品集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