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留学热门专业,相信大家对艺术专业留学都很感兴趣。世界上有两大建筑体系,一个是巴黎美术学院体系,一个是包豪斯体系。同学们在选择艺术专业留学之前,应该对想申请的学校和个人喜欢的风格有所了解,以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下面智课选校帝就给大家整理一下这两个体系的介绍。
一,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布扎体系)
巴黎美术院体系就是我们嘴里所说的学院派,大概在法王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时期形成。
这段时期身处文艺复兴的末期,文艺复兴中如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等一系列震古烁今的艺术家对建筑设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正因如此,这些艺术家把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看成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所以建筑脱离了遮风挡雨的需求,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载体
而文艺复兴中复兴的是什么?复兴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
这就导致了柱式构图等等成为了建(艺)筑(术)设(创)计(作)是主体。
也同时正因如此,学院派(布扎体系)最为注重的就是学生的素描等美术功底。
巴黎美术学院的知识结构包含两方面
一是要素(要素是指古典建筑中的基本元素,如柱式,山花等等等)
二是构图(古典主义的构图)
其实布扎体系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它把古典的艺术形式变成了可以让老师教授的课程,因为古典主义有着极其复杂且严格的图形与美术形式,必须要找到其中的根本才能让其变的可以教授。
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后来发展到美国,主要的院校就是梁思成先生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由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多是这个院校学习或者受这个院校影响的,所以当把建筑教育引入中国的时候就势必带上了巴黎美术学院的印记,以至于建国后,如刘家琨等一些建筑师依旧是受这样的传统建筑教育成长的,时至今日,依旧影响到我们本科所学的水墨渲染,建筑学入门考试的美术加试等等。
宾大建筑系主任哈卜生在《学习建筑设计》中总结了布扎体系的教学特点,如工作室制度,高低年纪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实践建筑师带领设计教学,竞图制度和快题设计等等,依然对我们现在的建筑学教育有很深的影响。
而其实布扎体系的根本在于形式,当时没有太多关于功能的论调,所以形式是一切的中心,也是设计创新的中心。
二,包豪斯体系
包豪斯体系发源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包豪斯。
这个教育体系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并行的,当德国那群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建筑师成立包豪斯的时候,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膨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革命,原本以装饰为核心,以形式论成败的建筑理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包豪斯与在其之前的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有着血缘关系,它(包豪斯)不是否定装饰,而是认为装饰只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众多方面之一,包豪斯要将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
包豪斯诞生后,让自己的学生和很多手工业者一起工作,让学生学习新材料,新工艺,希望让形式与功能形成统一,让艺术与技术成为互补。
后来一系列现代主义大师如柯布的新建筑五点,密斯均质空间,莱特有机建筑等等等我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包豪斯对功能空间,对比韵律,流线等等一系列的观点和理论依旧影响着现代的建筑教育,可以说是影响最广阔的教育体系。
而题主所说的ETH教育体系也正是如此,从ETH中走出的张雷对营造的关注和研究可以算作新世纪的”包豪斯“
引用一个网上的段落
英国学者大卫·威利(David Willey)认为,在建筑教育体系中有两种传统。
学院派发展出了一种“注重思考”(conceiving)的传统,这种传统强调社会、历史、艺术文化等的价值,认为技术只是完成这种形式的手段,设计概念的创新、形式美的探索更为重要,向这个方向的偏离使不少建筑师忽略了对新技术和材料的发掘。
而另一种传统则是“制作”(making)的传统(包豪斯——答案作者语),这种体系注重技术工艺的教育,发掘新的材料,认为技术、材料和功用是设计创新的焦点,也是建筑师决策的依据。
这两种传统反应了建筑师工作的两个侧面,比如,斯蒂文·霍尔和埃森曼倾向于前者,而福斯特和皮阿诺倾向于后者,贝聿铭等更多的建筑师是两者兼备。这些不同的倾向也使得建筑设计领域多元化。
一个是注重形而上,一个是注重形而下。
一个是由艺术家发展而来,一个是由手工业者,工匠影响而来。
一个是重视想,一个是重视做。
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